心中有良知,行為有擔當
--讀《知行合一王陽明》有感
集團人力資源部 邱璇
泱泱中華,五千文明,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,也凝練成了經(jīng)久不衰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傳統(tǒng)文化經(jīng)典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,其意蘊之美千古流傳。有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學習之道;有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社會責任感;有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崇高抱負;有“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”的意志和胸懷;有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浩然正氣;更有王陽明道出的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的人生智慧。
習近平總書記認為: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,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精華,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,我們的古代優(yōu)秀文化值得自豪,要把文化變成一種內(nèi)生的源泉動力,作為我們的營養(yǎng),像古代圣賢那樣格物窮理、知行合一、經(jīng)世致用。
一、以知促行,知行合一
在500年前的明朝,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了“知行合一”的哲學理論,闡明做事的道理。知行合一的“知”,不是“知道”,而是“良知”,是每個人內(nèi)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。找到并遵循內(nèi)心的良知,復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,致勝決斷,了然于心。
在蠻荒的龍場,王陽明悟出了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,即人人皆有良知。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,讓龍場悟道實際發(fā)揮作用的,是“知行合一”,即遵循內(nèi)心的良知,便能達到寧靜于內(nèi)、無敵于外的境界。
在經(jīng)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、下獄待死的恐懼;流放南蠻的絕望、瘟疫肆虐的危險;荒山野嶺的孤寂、無人問津的落寞,直至悟道的狂喜、得道的平靜后,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(nèi)心的安寧,而且逐漸通過“知行合一”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。
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,王陽明率文吏弱卒,蕩平了江西數(shù)十年巨寇;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,王陽明以幾封書信,一場火攻,三十五天內(nèi)平定了寧王之亂;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,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。
如果心學是圣賢功夫,那么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。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頓悟,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、修練,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。
二、心有良知,盡心履職
良知是人與生俱來的內(nèi)心“是非律”,是人所固有的“根本慧”,是一切道德倫理的基石。王陽明說:“良心者,孟子所謂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是非之心,不待慮而知,不待學而能,是故謂良知。”他認為良知是一種本能,像惻隱之心這類品質(zhì),并不需要后天習得。
良知是人的“自我立法”,是心靈深處的裁判官。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”,說的就是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,要對得起良心。
每一次的招聘工作,我們都秉持著“公平、公開、公正”的原則,堅持實事求是,構建了既陽光透明又操作簡便的選人用人機制,積極為集團公司引進“知識型、創(chuàng)新型、開拓型”人才,保證人盡其才,才盡其用。
每一次的培訓工作,我們都會征詢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,使培訓真正為員工所需,為集團所需。
三、牢記使命,責任先行
工作首先是一個態(tài)度問題,在崗一日,盡責一天,認真執(zhí)行,不找借口。想要成為一名優(yōu)秀的員工,首先是要有責任感,不能因為工作中小事繁雜而采取敷衍塞責的態(tài)度。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,盡量把每個細節(jié)做好。
我身邊的同事們,在工作中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責任。責任在他們身上已經(jīng)被分解,每一個專注的眼神,每一次仔細的探究,每一次無怨無悔的加班,無時無刻不在詮釋著“責任”的含義。
四、強化意識,切實擔當
王陽明:心有擔當,便是圣賢。敢于擔當?shù)娜松瑫鴮懼鴤ゴ?,鐫刻著璀璨。有無擔當精神,是衡量一個人素質(zhì)高低的重要標尺。作為贛州城投的一員,最根本的是把工作做好,為集團公司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。而這個責任,包含了兩層意思:分內(nèi)的事情和分外的事情。敢擔當、會擔當?shù)娜耍紩逊謨?nèi)事做到使人滿意,把分外事做到讓人驚喜;只有為使命而拼,為結果而戰(zhàn),才能真正做到接受任務不走樣,完成任務不打折。
那么我們該如何敢擔當,會擔當?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:
一是要敢于擔當,就是要有應對挑戰(zhàn)的氣魄。毛澤東曾說:“河出潼關,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;風回三峽,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”。我們要有“因為有阻力,所以更有動力”的激流勇進、奮力爭先的意志和氣魄,以敢抓敢管、敢作敢為、敢闖敢試的新狀態(tài)適應新常態(tài)。
二是要勇于擔當,就是要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品質(zhì)、錘煉作風。新時代的年輕人應勇于擔當,要不怕苦累,不推不拖,積極干、主動干,敢于負責,不怕挫折,不怕承擔責任。要不斷培養(yǎng)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,工作中不患得患失,要事事沖在前面、干在前面,有功多讓,有過不推,處處發(fā)揮模范作用,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把工作做精、做細、做實。
三是要勤于擔當,就是要讓擔當變成一種習慣。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擔當,許多人能獲得事業(yè)上的成功,就在于他們比別人多擔當了一些事。人力資源部的工作瑣碎而繁雜,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更要勇于擔當,敬業(yè)勤力,志存高遠,無私奉獻。只有愛崗敬業(yè)的人,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,不斷鉆研,一絲不茍,精益求精。
十八屆六中全會以來,改革的浪潮滾滾襲來,對于集團公司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,董事長在2017年工作會議上強調(diào),機遇當前,重任在肩,要積極塑造“學習型、擔當型、適應型、創(chuàng)新型、干凈型”員工。我們只有把滿腔熱血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,腳踏實地,知行合一,牢固樹立責任意識、擔當意識,破除怕?lián)L險、不敢作為的思想,克服自私自利,打小算盤,算小賬的不良傾向,以身作則,用實際行動為集團公司的轉型發(fā)展添磚加瓦,再創(chuàng)輝煌。
贛州城投
贛州土地置業(yè)
贛州建工集團
民晟實業(yè)公司
紀檢舉報平臺
心中有良知,行為有擔當
--讀《知行合一王陽明》有感
集團人力資源部 邱璇
泱泱中華,五千文明,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,也凝練成了經(jīng)久不衰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傳統(tǒng)文化經(jīng)典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,其意蘊之美千古流傳。有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學習之道;有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社會責任感;有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崇高抱負;有“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”的意志和胸懷;有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浩然正氣;更有王陽明道出的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的人生智慧。
習近平總書記認為: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,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精華,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,我們的古代優(yōu)秀文化值得自豪,要把文化變成一種內(nèi)生的源泉動力,作為我們的營養(yǎng),像古代圣賢那樣格物窮理、知行合一、經(jīng)世致用。
一、以知促行,知行合一
在500年前的明朝,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了“知行合一”的哲學理論,闡明做事的道理。知行合一的“知”,不是“知道”,而是“良知”,是每個人內(nèi)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。找到并遵循內(nèi)心的良知,復雜的外部世界就將變得格外清晰,致勝決斷,了然于心。
在蠻荒的龍場,王陽明悟出了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,即人人皆有良知。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,讓龍場悟道實際發(fā)揮作用的,是“知行合一”,即遵循內(nèi)心的良知,便能達到寧靜于內(nèi)、無敵于外的境界。
在經(jīng)歷了當眾廷杖的奇恥、下獄待死的恐懼;流放南蠻的絕望、瘟疫肆虐的危險;荒山野嶺的孤寂、無人問津的落寞,直至悟道的狂喜、得道的平靜后,王陽明不但求得了內(nèi)心的安寧,而且逐漸通過“知行合一”擁有了足以改變世界的力量。
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,王陽明率文吏弱卒,蕩平了江西數(shù)十年巨寇;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,王陽明以幾封書信,一場火攻,三十五天內(nèi)平定了寧王之亂;憑借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,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。
如果心學是圣賢功夫,那么知行合一則是俗世智慧。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頓悟,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、修練,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。
二、心有良知,盡心履職
良知是人與生俱來的內(nèi)心“是非律”,是人所固有的“根本慧”,是一切道德倫理的基石。王陽明說:“良心者,孟子所謂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是非之心,不待慮而知,不待學而能,是故謂良知。”他認為良知是一種本能,像惻隱之心這類品質(zhì),并不需要后天習得。
良知是人的“自我立法”,是心靈深處的裁判官。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地”,說的就是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,要對得起良心。
每一次的招聘工作,我們都秉持著“公平、公開、公正”的原則,堅持實事求是,構建了既陽光透明又操作簡便的選人用人機制,積極為集團公司引進“知識型、創(chuàng)新型、開拓型”人才,保證人盡其才,才盡其用。
每一次的培訓工作,我們都會征詢廣大員工的意見和建議,使培訓真正為員工所需,為集團所需。
三、牢記使命,責任先行
工作首先是一個態(tài)度問題,在崗一日,盡責一天,認真執(zhí)行,不找借口。想要成為一名優(yōu)秀的員工,首先是要有責任感,不能因為工作中小事繁雜而采取敷衍塞責的態(tài)度。應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,盡量把每個細節(jié)做好。
我身邊的同事們,在工作中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責任。責任在他們身上已經(jīng)被分解,每一個專注的眼神,每一次仔細的探究,每一次無怨無悔的加班,無時無刻不在詮釋著“責任”的含義。
四、強化意識,切實擔當
王陽明:心有擔當,便是圣賢。敢于擔當?shù)娜松?,書寫著偉大,鐫刻著璀璨。有無擔當精神,是衡量一個人素質(zhì)高低的重要標尺。作為贛州城投的一員,最根本的是把工作做好,為集團公司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。而這個責任,包含了兩層意思:分內(nèi)的事情和分外的事情。敢擔當、會擔當?shù)娜耍紩逊謨?nèi)事做到使人滿意,把分外事做到讓人驚喜;只有為使命而拼,為結果而戰(zhàn),才能真正做到接受任務不走樣,完成任務不打折。
那么我們該如何敢擔當,會擔當?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:
一是要敢于擔當,就是要有應對挑戰(zhàn)的氣魄。毛澤東曾說:“河出潼關,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;風回三峽,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”。我們要有“因為有阻力,所以更有動力”的激流勇進、奮力爭先的意志和氣魄,以敢抓敢管、敢作敢為、敢闖敢試的新狀態(tài)適應新常態(tài)。
二是要勇于擔當,就是要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品質(zhì)、錘煉作風。新時代的年輕人應勇于擔當,要不怕苦累,不推不拖,積極干、主動干,敢于負責,不怕挫折,不怕承擔責任。要不斷培養(yǎng)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,工作中不患得患失,要事事沖在前面、干在前面,有功多讓,有過不推,處處發(fā)揮模范作用,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把工作做精、做細、做實。
三是要勤于擔當,就是要讓擔當變成一種習慣。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擔當,許多人能獲得事業(yè)上的成功,就在于他們比別人多擔當了一些事。人力資源部的工作瑣碎而繁雜,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更要勇于擔當,敬業(yè)勤力,志存高遠,無私奉獻。只有愛崗敬業(yè)的人,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,不斷鉆研,一絲不茍,精益求精。
十八屆六中全會以來,改革的浪潮滾滾襲來,對于集團公司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,董事長在2017年工作會議上強調(diào),機遇當前,重任在肩,要積極塑造“學習型、擔當型、適應型、創(chuàng)新型、干凈型”員工。我們只有把滿腔熱血和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,腳踏實地,知行合一,牢固樹立責任意識、擔當意識,破除怕?lián)L險、不敢作為的思想,克服自私自利,打小算盤,算小賬的不良傾向,以身作則,用實際行動為集團公司的轉型發(fā)展添磚加瓦,再創(chuàng)輝煌。